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劰载中...

红色尖兵

 找回密码
 立即入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每日健康问答|“救命神器”AED你会用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675

回帖

9万

积分

空军少校

UID
3435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4-20
最后登录
2025-11-4
在线时间
1 小时
积分
91946

学院勋章个人三等功总队个人嘉奖战区个人嘉奖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新区建区赞助勋章团员勋章文艺汇演铜质勋章

发表于 2022-5-5 07: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移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9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去世,其中43%是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近年来,随着熬夜加班、压力焦虑诱发的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年轻群体对猝死的担忧也日渐加重,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00后”和“95后”中,分别有7%和6%的群体“经常担心”会猝死,超过51%的人群“偶尔担心”猝死发生;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识别身体预警、如何科学自救和抢救仍知之甚少,很多人因此错失了“黄金4分钟”的最佳抢救期,导致猝死悲剧。

过劳已成为中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猝死最常见的生理病症是由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骤停,一般是基础性心脏疾病而引发的应激状态。专家指出,如患者本身有冠心病、心脑血管狭窄、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率将大大高于普通人。从许多职场的猝死病例来看,一些年轻人往往也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但缺乏系统深入的体检,加之尚未出现明显病症而不知自己已患病。专家提醒,在劳累、熬夜、压力等诱因的刺激下,隐形疾病会随时暴发。有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在30岁~50岁早逝人群中,96%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同时,长期劳累还会导致血压、血糖的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刊载的一篇相关研究论文显示:情绪激动是猝死的最大诱因,即人在遇到压力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启动应激反应,使人体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高,从而加快心率,推动血压和血糖的上升,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

重视胸痛、憋气等身体预警,学会科学施救与正确自救

在职场中,许多人熬夜加班后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一般的“胸痛”有三类病因:一是心肌梗死,这是最常见的;二是动脉夹层狭窄;三是气胸。专家提醒,如果心脏出现类似“压榨性”的疼痛,并伴有憋气、大汗、肩膀发沉,则要高度怀疑是突发心梗的预警。

突发心梗如何正确施救和自救?专家建议,应遵循两大要点:保持安静和正确用药。胸痛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患者安静放松状态,避免强烈活动和肢体触碰,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或等待急救医生到来。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急救方法,如挤压穴位、捶打胸口以冲开被堵血管等都是错误的,过度的肢体刺激反而会导致血流加速,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如果既往有心绞痛、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无饮酒、青光眼、血压低的情况下,可含服硝酸甘油;如无出血症状,可嚼服阿司匹林。二者都是突发心梗的“经典”急救药物。

公共场所突发心梗,别忘使用“救命神器”AED

近年来,人们对突发心梗的“黄金4分钟”抢救时效颇为关注,但却忽视了在我们身边的“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及时消除室颤,让心脏窦房结重新开始工作,继而使得心跳恢复的急救设备。

心脏骤停后,大脑超过4分钟供血不足,将导致不可逆的损伤,每再过1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10%,超过10分钟,人体将进入植物人状态。目前大部分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多数人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正确救治,心肺复苏只能保证心脏及其他脏器的供血持续,但7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因为心室颤动,尽快使用AED进行除颤抢救,成功率远远大于徒手心肺复苏。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在公共场所普及AED及其使用方法,在3分钟内进行除颤抢救,心脏骤停者生存率将达50%。但面对AED,“不会用、不敢用”仍是大多数人的心态,积极宣传及培训AED医学知识,树立科学正确的急救意识,迫在眉睫。

专家介绍,AED是一款非常安全智能的设备,使用简单便捷。打开设备后开机启动,操作者按照说明把两块“电片”贴在胸部位置,紧贴皮肤,AED会自动分析患者是否需要除颤,如果需要除颤,机器会出现相应提示,操作者按下“除颤”键后,机器开始放电,进行除颤抢救。如果在除颤后,患者没有出现面部红润、恢复呼吸的情况,操作者可以保持机器实施抢救的同时配合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再次自动识别患者是否需要继续除颤。如果不需要除颤,AED则不会开启工作模式。

记者了解到,AED早在2006年就出现在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街头开始配置AED,随后出台《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2020年10月,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AED工作,预计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安装完毕40台AED。全国各地大型商场、文化馆、体育馆以及客运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目前也都在陆续增置AED设备,AED未来将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同时,各地急救中心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型公共场所和乡村地区,开展社会急救的科普培训。

面对频频发生的“猝死”事件,专家呼吁:与生命赛跑,为患者牢牢守护“黄金4分钟”,人人都应尽责。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突发心梗等紧急情况时,应沉着冷静,在实施人工抢救的同时,协同场内工作人员快速找到距离最近的AED设备,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抢救手段。(记者徐阳晨)

(本文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科医生高巍)
【红色尖兵军衔】:
【红色尖兵职务】:
【红色尖兵部门】:中部战区
【红色尖兵编制】:HSJB-TZ-ZB-
【红色尖兵军籍】:红尖80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伍

本版积分规则

Loading...

QQ|Archiver|小黑屋|红色尖兵 ( 辽ICP备2025067198号 )

返回顶部
x

红色尖兵微信公众号

GMT+8, 2025-11-5 01:35 , Processed in 0.03226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红色尖兵 X3.4

© 2007-2025官方网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