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9-6-14 1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电信
思想碰撞,向上的车轮
石头与石头碰撞,摩擦出了人类文明的小火花;乐器与乐器碰撞,造就了人类艺术花园的百花齐放;思想与思想碰撞,才有了世界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
与物物碰撞不同,思想上的碰撞意义重大。不同的思想相遇了,碰撞了,其激发出的火花四射,彼此相互启迪,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就如同那有了源头活水的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
思想上的碰撞,会让你的心胸更加宽广。不断与新思想碰撞,会让你不再闭目塞听,而是拥有灵活的思考方式,而在这样的思考方式下,整个人会变得通脱,气质一点点沉淀,最终心灵如经受无数次打磨的園润玉石,坚韧高洁。苏轼便是这样的人,一个能够在儒释道之间自由行走的人。苏轼一生遭遇多次贬谪,贬谪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他与几位僧人好友的交流,让他逐渐看淡了人生的失意,笑对挫折,“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思想上的碰撞,让苏轼参透了一切,历经磨难而依旧乐观豁达,处变不惊。
思想上的碰撞,会让你在蜕变中成长。有的时候,碰撞会将双方“击碎”,然后才逐渐形成新的生命,这大概也是科技发展、文明进步必须经历的一种痛苦的裂变重组过程。物理界争论数百年的波动说和微
粒说困扰了无数科学家,然而最终波粒二象性的结论一出,震惊了科学界。那些科学家之前对于波动说和粒子说的辩论与坚持难道无用鸣?不,是在碰撞中,双方指出了彼此的不合理,才为二者思想最终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是的,“真理越辩越明”,能不断地推翻自己的过去,重塑新的自我,这是碰撞带来的蜕变和进步。
当然,思想上的碰撞应是一种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是相互启迪,互学互鉴,取长补短,而不是一方千方百计碾压另一方,也不是碰撞之后草率地握手言和,即使与权威碰撞,也不要魂信、言从。鲁迅先生就要求我们面对文化的碰撞时博采众长,有智慧有选择地“拿来”,为我所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袭锡主教授,为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不仅请同事、学生为自己挑错,还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征求意见。可见,思想的碰撞来源子自我的探索与思考,碰撞之后,应立足于自我的提升。
思想碰撞,乃向上的车轮!让我们学会享受思想的碰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