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问答|纤维肌痛为什么被认为是无“病”呻吟的痛?
有这样一群人,尽管经过CT、核磁共振等各类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但他们仍然被莫名的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事实上,他们是一群纤维肌痛患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指出,临床中,这类患者确实很多,并且误诊率居高不下。由于医患普遍缺乏对该跨学科疾病的认识,患者反复奔走于各个科室却不能获得对症治疗,不但疼痛持续,甚至常常因误诊而加重病情,个人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87%纤维肌痛患者首诊误诊
纤维肌痛是一种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在大多数研究中,患者症状符合诊断标准的纤维肌痛患病率为2%~4%。
纤维肌痛目前病因不明,急性创伤、特殊的感染疾病及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等,可能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但是,纤维肌痛并非子虚乌有。研究证实,纤维肌痛为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疼痛障碍,具有明确的病理机制,中枢敏化是纤维肌痛主要发病机制。生理学研究证据提示,持续性神经递质释放失衡,引起患者中枢神经层面存在疼痛信号异常放大的现象。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证实,纤维肌痛患者存在大脑内在特殊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造成疼痛感觉异常和全身广泛性疼痛的原因。
在我国,纤维肌痛仍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纤维肌痛患者首诊误诊率高达87%,患者常常耗费两年以上的时间,平均就诊于3.7个医生才能被确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目前我国风湿病专科医师对纤维肌痛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仅约1/3的医师知晓1990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纤维肌痛的诊断标准,其他的如治疗、发病机理等知晓率更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