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峥嵘岁月守华北
野狐岭、狼窝沟、大境门、新保安……数不胜数的军事要塞,横亘在张垣大地、长城内外。河北张家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百年来,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这里的土地,更留下了不可忘却的印记。
晋察冀军区的将士们守护长城的精神永存张家口人民的心中。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 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中学院内,矗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这是由三幢欧式建筑组成的“品”字建筑群。1945年8月至1946年10月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时期,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工作和战斗过。
这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在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城新媒体记者走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重温那段晋察冀军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历史。
聂荣臻的办公室
在建筑群主楼二层的东南角,是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办公室。
推门而入,阳光倾泻到房间。陈年的沙发、办公桌、手摇电话机等,让人依稀看到屋主人的质朴,而悬挂在墙中央的作战图、指挥棒,仿佛带着我们又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聂荣臻的办公室。长城网见习记者 刘晓璐 摄
1945年8月2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从阜平迁至张家口,驻扎在这座欧式小楼里。同年10月15日,在**中央指示下,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由聂荣臻统一指挥,打响了保卫和平的绥远战役。聂荣臻在此领导指挥晋察冀军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打击了破坏和谈、发动内战的GMD。
在这间屋子里,除记录了聂荣臻冷静沉着指挥一个又一个战役外,还有一段温情的往事。
聂荣臻唯一的女儿,叫聂力,出生于上海。聂力两岁多的时候,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聂荣臻奉命撤离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整整十五年。在聂力五岁的时候,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也奉命北上工作,由于当时聂力太过年幼,通不过敌人的封锁线,张瑞华只能忍痛只身前往。随后聂力被寄养到上海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194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组织派人将聂力接到了张家口,与父母相聚。
“当时就是在这间屋子里,聂力和父母重逢。”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教师郝树枫告诉记者,“后来,聂力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新中国第一位女中将。现在这间展厅里的陈设,就是聂力通过回忆当时与父亲聂荣臻重逢时候的场景复原的。”
家国命运,休戚与共。这间屋子见证着聂荣臻一家人在风雨激荡岁月中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仰。
聂荣臻在张家口。(资料图)
珍贵的军靴
1945年抗战胜利后,GMD企图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由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不断失败,另一方面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运动的高涨,GMD政府不得不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议。
在此期间,为调和国共关系,美国派遣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来中国进行调停,国共双方在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议,同时成立了由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三人小组的任务是会商停止军事冲突、恢复铁路交通及有关受降事宜等。
1946年3月1日上午,军事三人小组到达张家口,同行的还有叶剑英、郑介民、罗伯森,在机场受到贺龙、聂荣臻、萧克、罗瑞卿、宋劭文、刘澜涛和千名群众的欢迎。当时作为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首先检阅了张家口驻军仪仗队,随后,乘车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一同听取了张家口执行小组的工作汇报。而后,周恩来又在聂荣臻办公室和贺龙、聂荣臻、萧克等进行谈话。中午,聂荣臻在后院小礼堂设宴招待军事三人小组及随行人员。
聂荣臻的军靴。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 摄
“我手边玻璃柜中展出的这双军靴,就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这双美国军靴是当时军事三人小组成立之时,美方代表马歇尔带给聂荣臻的礼物,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现在保存得很完整,是聂力捐赠给展馆的。”郝树枫介绍道。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旧址,几经战火与风雨洗礼,经过代代人的保护,如今完整地保留下来,还把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永远地根植在了这里。
在张家口市第六中学,红色故事在师生中一届届地传承,可以说人人都是讲解员。
“我们的学生总是能把这些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打动来参观的来宾。每次一开学,我们就会选拔学生讲解员。学生们也把能成为讲解员当作最高荣誉,师兄师姐带着师弟师妹,一代一代的六中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红色基因都已经沉淀在了他们的血液里,伴随他们奔向星辰大海,也把晋察冀革命精神和聂荣臻的光辉业绩传到四面八方。”郝树枫动情地说,她已在小楼里辅导学生们讲解14个年头了。
文学长诗《人民的城》
1946年2月艾青发表《人民的城》长诗。
张家口——
人民的城,
美丽的城,幸福的城,
光荣的城!
人民的手建造的,
人民的血解放的,
人民的生命保卫的,
和平的城!
…………
这首诗是艾青踏上张家口的土地后,目睹张家口这座塞上名城人民当家作主的情景,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描述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时的情景。作者用全景式的描写,通过张家口解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的对比,表达了对“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的城”的热爱。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如今,晋察冀军区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已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中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发挥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张家口市第六中学充分利用晋察冀军区旧址所在地,依托小楼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德育形式,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将继续利用小楼的红色教育意义,在青少年当中、在广大党员当中发挥它的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张家口市第六中学党委书记林泉旺在接受采访时说,“许多单位的党员来这里参观学习,党性得到洗礼,受到教育,小楼作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已成为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重要基地。”
回望百年风雨,这座欧式小楼见证了一个民族从屈辱走向富强的过程。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传统,必将成为时代最强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