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毒 发表于 2022-5-7 23:32:32

雨水节气湿气重 赶跑“春困”养身体

一、雨水节气 “春捂秋冻”

雨水节气前后,北半球日照时长和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较快,降水增多,空气中的湿度会大大增加,人体也很容易出现“湿”“困”。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虽然雨水之季不像腊月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体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容易感邪而致病。”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黄文溪表示,“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所以,我们经常会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雨水节气,人体容易感受湿寒,引起一系列疾病和不适。因此,雨水节气更需关注以下这些情况:

1.关节痛。初雨将下,人们易患关节痛,尤其是肩关节、腰关节痛较多,要注意保暖。

2.易乏困。春季气温升高,人体腠理疏松,脑部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人们常感疲劳乏困,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3.易感冒。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容易感冒。这时候需要勤加锻炼,多到户外走走,晒太阳,边走边深呼吸。

二、雨水节气 养生最好这样做

在雨水节气养生保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具体可以这样做:

1.饮食方面。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人体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情况,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水分。饮食上应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

2.运动方面。作息起居应早睡早起,重视午觉。早春节气仍然较为寒冷,不宜剧烈运动。天晴时户外锻炼,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比较轻松的运动,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3.着装方面。老人、儿童要“春捂”,预防“倒春寒”。“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易引起感冒、哮喘等疾病。

4.情志方面。雨水节气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是春季传染病的流行期。此外,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不利。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心情平和、舒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雨水节气湿气重 赶跑“春困”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