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毒 发表于 2022-5-6 18:59:34

每日科技名词|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又称:环境本底值

定义:在相对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水、大气和土壤中本身固有的化学物质或元素的含量。

学科:生态学_污染生态学

相关名词:海洋环境背景值 水环境背景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环境背景值又称环境本底值,是在环境污染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取一个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含量的正常数值,用来对比污染的程度。环境背景值的测定是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其研究作为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规律、制定环境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对于地方病因研究、国民经济规划、工业和城市合理布局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环境背景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对”的含义,其数值是一个范围值,而不是一个确定值。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大规模发展,已经很难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和污染影响的地方,难以测得绝对的环境背景值,一般只能在人类活动相对较小、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获取环境要素样品,通过分析仪器对样品的化学元素分析测定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分析结果,然后取分析数据的平均值或数值范围作为环境背景值。

我国环境背景值研究起步较早,从197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农业部门、部分高校和地方环保部门先后独立或协同,对一些地区开展了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和研究。1982年,国家将环境背景值研究列入“六五”(1981—1985)重点攻关项目,对东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16个主要气候带的典型区域开展了土壤和水体环境背景值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不仅获得了一批重要数据,更是锻炼了队伍,培养了技术骨干,总结出了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此后大规模开展环境背景值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五”期间(1986—1990),国家将环境背景值研究列入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和部分江河水体进行了广泛的环境背景值研究。此次研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属首次,对我国国土整治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工业合理布局、制定环境标准、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价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 魏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科技名词|环境背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