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毒 发表于 2022-5-4 11:10:54

预防有机溶剂中毒,这几点要牢记

有机溶剂是一类能溶解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有机化合物,它具有种类多、用途广、涉及行业多、使用量大等特点。工作场所易诱发中毒的有机溶剂包括苯及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甲醇等。

一般冬春季节是有机溶剂中毒的高发期。为防风保暖,一些企业在生产作业时可能会紧闭门窗作业,关闭通风排风设施,致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法正常排出,引发工作场所有机溶剂中毒事件。


1.有机溶剂中毒多发于哪几个行业?

有机溶剂中毒多发于电子、印刷、箱包制鞋、建材、玩具生产等行业,工人工作中需要接触洗板水、油漆、胶水、天那水、开边油等。

2.有机溶剂中毒有多大影响?

一般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影响有以下几种:

(1)破坏神经系统

抑制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功能,产生麻醉,神经系统障碍或引起神经炎等。如二硫化碳引起的神经炎;甲醇中毒、乙酸乙酯中毒影响视神经等。

此类溶剂尚有苯、氯化乙醇、二氯乙烷、甲酸戊酯、醋酸戊酯、二甲苯、三氯乙烯、丁醇、丙酮、酚、三氯甲烷、异丙苯、乙酸乙酯等。

(2)损伤肝脏机能

损伤肝脏机能,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及中毒性肝炎。一般氯化烃类均会引起肝脏中毒现象。

此类溶剂有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烷、苯及其衍生物等。

(3)破坏肾脏机能

肾脏为毒物排泄器官,故最易中毒,且因血氧量减少,亦足以使肾脏受害,发生肾炎及肾病。

此类溶剂包括烃类之卤化物、苯及其衍生物、二元醇及其单醚类、四氯化碳、乙醇等。

(4)破坏造血系统

破坏骨髓造成贫血现象。

此类溶剂包括苯及其衍生物如甲苯、氯化苯、二元醇等。

(5)刺激黏膜及皮肤

刺激黏膜,使鼻黏膜出血,喉头发炎,嗅觉丧失或因皮肤敏感产生红肿、发痒、红斑及坏疽病等。

此类溶剂包括氯仿、三氯甲烷、醚、苯、醋酸甲酯、煤油、丙酮、甲醇、石油、氯酚、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3.怎么预防这些“毒”?

按时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体检和离岗体检。

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要特别注意查看车间的墙壁、机器等位置张贴的各种操作规程、警示标识等。


切记!在使用有机溶剂前一定要先了解有机溶剂的成分,可以跟车间主管或企业负责人要有机溶剂的安全数据说明书看看。

有机溶剂大多是水样、黏胶样,部分有特殊香味或刺鼻气味,如果车间中使用了有机溶剂,一定要注意开窗和通风换气。

使用有机溶剂时,记得开排风罩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别怕麻烦,这些设施就是用来降低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毒物的浓度、保护员工健康的。

使用有机溶剂时一定要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不要像下面这位工友一样只戴无纺布口罩徒手操作。


如果车间主管开展岗前职业卫生培训,请认真地听一听。

工作中接触使用有机溶剂一段时间后,如果经常有头晕、头痛、出疹子等身体不适,请尽快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并且主动和医生说清楚在工作中使用了什么有机溶剂。

4.企业注意事项

企业要严格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按照“无毒取代低毒、低毒取代高毒”的原则,改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原料,不得使用无标签、无使用说明、无生产厂家标识的“三无”原料。

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安装抽风机、排风扇、排气罩,安装报警装置。有毒有害工种要与其他工种隔离。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加强对有机溶剂储存和使用的管理。对有机溶剂按照毒性和挥发性等进行分类和分区保存,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让员工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成分及危害特性,提高防护能力。

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职业性损害,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正确使用,做好防毒面具过滤盒的定期更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有机溶剂中毒,这几点要牢记